磁性联轴器又称为磁力联轴器或磁力耦合器,是一种利用磁场作用实现扭矩传递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磁场耦合,通过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无接触扭矩传递。其核心组件包括永磁转子、导磁体(如铜转子)和隔离罩,通过调节气隙或磁极排列方式控制扭矩传输。以下是具体原理分点阐述:
1.磁场耦合与扭矩传递机制
同步传动:当主动轴旋转时,永磁体的磁场通过隔离罩(非磁性材料如不锈钢)穿透,吸引从动轴上的对应磁极,形成推拉作用(N极吸引S极,排斥相邻N极),从而实现同步旋转。这种结构常见于平面型或同轴型联轴器。
涡流传动:在调速型磁力耦合器中,铜转子与永磁转子相对运动产生涡流,涡流磁场与永磁体相互作用传递扭矩。通过调节气隙可改变磁场强度,实现无级调速。
2.关键组件功能
隔离罩:隔离主动侧与从动侧,将动密封转化为静密封,实现零泄漏。
气隙调节:气隙大小直接影响扭矩传递能力。平面型联轴器中,气隙越小扭矩越大;同轴型则通过径向磁极排列优化磁场分布。
3.分类与应用特点
结构类型:主要分为平面型(磁极轴向排列)和同轴型(磁极径向排列),后者常见于磁力泵等工业设备。
功能优势:包括无磨损、过载保护、柔性启动、节能(减少振动损耗)等,尤其适合液力耦合器替代场景。
总之,磁性联轴器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磁场耦合替代机械连接,实现非接触式传动,其优势在于密封性、可靠性和可调性,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严苛工况。